工程建设指导网-推进全国工程建设发展,打造工程建设全媒体平台
信息化建设指导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建设工程 > > 中建八局:深耕轨道交通助力交通强国

中建八局:深耕轨道交通助力交通强国

2023-04-27 19:41  来源:中国工程建设网  阅读量:1949次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建八局成立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风雨兼程。中建八局深耕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业务领域,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集团征途中阔步前行,被誉为“南征北战的铁军,重点建设的先锋”。

从2012年参建南京地铁10号线,全面进军轨道交通盾构施工核心业务领域,到如今保有各类型盾构装备80余台套,业务领域拓展到站后设备安装与装饰装修、四电以及铺轨等全链条综合施工,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国内23个城市,承建了56个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百余座地铁车站、150余个轨道区间,承接盾构法隧道近300公里。弦歌不辍间,中建八局攻坚克难,奉献担当,走出了一条轨道交通业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聚焦民生,书写人民满意新答卷

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轨道交通工程,矢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是中建八局与一座城市的浪漫约定,更是给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2022年9月,杭州亚运会重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杭州市首条轨道快线——杭州机场轨道快线如期开通运营,成功串联起杭州铁路西站、东站及萧山国际机场三大交通枢纽。开通当日,杭州市民纷纷试乘打卡,体验50分钟纵览“锦绣杭城”的便捷出行方式。

 

▲中建八局参建杭州机场轨道快线安装装修工程助力亚运互联

 

便捷出行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坚守。4座车站与5个轨行区间,仅杭州西站的工程量就相当于3个标准地铁车站大小。这个杭州地铁建设史上单体最大安装装修标段无疑是个“硬骨头”。疫情反复、作业面分散、交叉作业繁复、工期紧标准高……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8岁的项目团队不仅顶住了压力,还组建突击队驰援杭州地铁某线收尾工程,为该线路按时投运做出突出贡献,荣获杭州地铁集团先进党组织称号。

钱塘江畔,西子湖边,十年弹指一挥间。516公里,262座车站,日均客流超过300万人次,中建八局“建证”了杭州地铁10年间“从线到网”的发展“加速度”,也为“轨道上的杭州”写下了铁军注脚。

中建八局的脚步何止于吴越。向南,羊城广州,全长41公里、支持城市空间拓展的南北向骨干快线——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铁路工程现场建设正酣,项目团队正围绕地下熔岩区开展技术攻关,为盾构机安全穿越机场滑行道做着最后准备……蛟龙遁地,鲲鹏展翅,羊城百姓盼望的立体交通极速通达就在眼前。

向北,初春的齐鲁大地乍暖还寒,山东省首条越黄地铁线路——济南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托举着城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拔节生长。124亿元!以投资总承包模式斩获的首条轨道交通整线工程,标志着中建八局依托“投建运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向着城市优质运营商迈出坚实一步。

向西,嘉陵江畔,穿山越江的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横贯山城,串联起7个市辖区、3座铁路枢纽。作为中建八局承建的首个轨道交通整线铺轨工程,总铺轨里程达112.42公里,为成渝双城都市圈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向东,黄浦江滚滚而去,上海市域轨道交通崇明线一期工程争分夺秒。经历了“大上海保卫战”的严峻考验后,项目团队正以时不我待的激情加紧建设。这条快速连接上海中心城区和崇明区的市域快线在中建八局建设者的奋斗中已初见雏形。

 

▲中建八局参建绍兴地铁1号线助力绍兴市迈入“地铁时代”

 

不只锦上添花,让人民生活幸福,从0到1才是最艰难的跨越。古城徐州,中建八局项目团队凭借科学统筹,创下单体车站交通导改11次、管线迁改占全线总任务60%的极限记录,历时四年“筑”力国内首批以PPP模式投资建设的地铁项目——徐州地铁1号线如期投运,五省通衢的千古彭城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徐州地铁1号线成功连接起铁路徐州站和徐州东站两大综合客运枢纽,开通一月内单日客运量突破15万人次,2020年度客运总量逾1900万人次。轨道与轨道相遇,疾驰向前的便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同样是古城,水网密布给绍兴带来了诗情画意,但也带来了盾构掘进的超级难题。但中建八局年轻的工程师团队奋战三年,在建设绍兴地铁1号线过程中,拼出了5台盾构机当年始发同步掘进、隧道当年贯通的“绍兴速度”,助力绍兴市迈入“地铁时代”,并实现与杭州地铁“无缝换乘”。中建八局参与打造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交通范本,给绍兴百姓带来了对幸福生活的更多期盼。

二、品质建造,打造民心工程新坐标

建设质量强国,靠的是久久为功。要经得住人民与历史的检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将时针拨回到2012年,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中建八局参建深圳地铁9号线一期、二期工程遇到的难题同样史无前例。车站及盾构区间位于距离深圳湾仅有40米的填海抛石区,潮汐影响、高富水砂砾掘进、淤泥流沙、全断面硬岩、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穿越大规模锚索群……地质水文情况之复杂极为罕见。但当素有铁军之称的八局人与号称“地质博物馆”的深圳“短兵相接”,“硬碰硬”才见“真功夫”。

越是艰险越向前。项目团队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勇夺全线首个车站围闭、首台盾构始发及接收等桂冠,并创造了日进尺19环、掘进28.5米,以及“当月始发、当月到达”的盾构掘进奇迹,在湾区热土跑出了八局版的“深圳速度”。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还大胆采用“预留预埋滑槽技术”,使隧道支架安装效率提高3倍,开国内地铁建设之先河。创新优化盾构分体始发转接技术,实现狭小场地内两台盾构机三天完成二次转接始发,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螺蛳壳做道场”成为现实;突破全国首例大型箱涵下盾构穿越锚索区技术难题,形成“滨海地区复杂环境下长大区间盾构施工综合技术研究”课题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中建八局参建深圳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斩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2016年10月,深圳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提前2个月投运,2019年12月,二期工程也如期投运,深圳地铁总里程正式突破300公里,中建八局助力深圳加速迈向“大地铁时代”。

2020年12月,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获评“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秉承“军魂匠心”的八局铁军,唱响了新时代“深圳精神”的中建篇章。

同样是山与海的相遇,八局人的奋斗歌声也回响在岛城湾区。串联起铁路青岛北站及胶东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的青岛地铁8号线,承载着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重任。但受综合因素限制,施工工期被整体提前18个月,摆在中建八局项目团队面前的无疑是一块“硬骨头”

建设可以“大提速”,工程质量也必须“过得硬”。针对滨海地层地下水异常丰富的难题,项目团队创新研发“地铁深基坑管井自动降水法”,极大提高基坑降水速度,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同时,项目团队精心策划,反复论证,大胆采用4台盾构机双向对推,以及矿山法区间6个竖井同步施工的技术方案,攻克44个作业面交叉作业的管理难题,确保盾构机快速平稳穿越500米上软下硬地层等重大风险源,助力工程建设圆满收官。项目团队还连续三年斩获业主“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成功荣获“中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称号。

 

▲中建八局参建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工程斩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2020年12月24日,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开通后,有力支撑了青岛“全域统筹、三城联动”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1月,青岛市地铁8号工程荣获2022-2023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山海相遇间,八局人的匠心耕耘,再一次赢得认可。

三、攻坚克难,激活协同发展新引擎

从“轨道上的城市”到“轨道上的城市圈”,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密码就藏在这“一字之差”。中建八局依托轨道交通施工专业优势,主动对接与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助力城市发展突破“空间次元壁”,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

癸卯早春,岭南的木棉火红。四年征程,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一流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步伐更加坚定。

“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积蓄力量。中建八局参建的深圳地铁13号线——这条贯穿鹏城,南连香港,北接东莞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已初具雏形,建成后将有效支撑光明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融合。

 

▲中建八局参建深圳地铁13号线应~罗盾构区间成为全线首条双线贯通的长大盾构区间

 

深圳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被誉为“深圳地铁建设史上最难的地铁线路之一”,施工难度不亚于深圳地铁9号线。但八局的项目团队依然夺取了全线首条长大盾构区间双线贯通等多项桂冠,并在目前正在建设的13号线二期(北延)工程开创了13台盾构机同步掘进施工的火热局面。

同样是在深圳,但这次“朋友圈”加入了惠州。未来将与地铁13号线实现同站换乘的深惠城际铁路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刚刚获评建设单位2022年度“城际铁路综合管理优秀单位”和“城际铁路安全质量管理优秀单位”的中建八局项目团队也正在抢抓建设窗口期,为未来5台盾构机始发掘进做着扎实的前期准备,他们承担着总长约9.85km,全线最长盾构区间的掘进施工任务。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5月,深惠城际方案正式敲定,2022年工程全线开工。南风正劲,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的愿望如此迫切。下一个四年,大湾区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地覆天翻。

乘改革的南风北上,千年大计雄安城已拔地而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正由蓝图变为实景。

 

▲中建八局参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工程——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项目

 

仲春四月,奋进当时。中建八局参建的雄安“四纵两横”区域轨道交通网的重要干线——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工程(雄安R1线)的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与刚满六岁的新区一样,到处是一派勃勃生机。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中建八局R1线项目经理正同管理团队筹划着工期计划,心里期盼着工程早日竣工,好带着家人乘坐自己修建的线路回母校清华园转一转。

南望,作为华夏文明滥觞的长江滚滚东去,在滋润亿兆炎黄后,又在神州东端慷慨地留下了最后一份馈赠,又一个世界级经济新引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牵引着中华民族实现新的飞跃。

 

 

中建八局参建江苏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工程——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

 

古都金陵,长三角城市群核心支撑。一列丁香色城际列车从南京马群交通枢纽站缓缓开出,终点是镇江句容。中建八局参建的江苏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工程——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已于2021年底正式开通运营。从此,南京、句容两市人民开启了“双城生活”新体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与“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也按下了“加速键”。

再向南400余公里,位于浙江省中部的金华市,中建八局参建的全长107.17千米的金华轨道交通金-义-东线刚刚全线开通运营。这条国内最长市域轨道交通单条工程,已成为金华市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先导性工程,为“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中建八局正以自己的方式,为神州大地激活一个个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四、守正创新,探索智慧建造新路径

智慧建造,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基建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占据风口,才能在新基建的大潮中赢得主动。

中建八局聚焦基础设施智能建造发展前沿,整合专业化资源,自主研发了盾构辅助决策系统(SAD1.0),打造集成管控平台,实现盾构施工监测全覆盖,迈出了盾构施工智能化装备研发的关键一步。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中建八局承建的创智谷站至石山路站区间全长1897米,其中双护盾TBM机械法掘进长度约1688米。区间需长距离穿越微风化花岗岩及5个破碎带,同时需要长距离下穿水库、河流和路桥等多个重大风险源,工程难度之大、技术要求之高、风险管控之难,极大地考验着项目团队的专业能力。

 

▲中建八局研发SAD系统助力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创智谷站至石山路站区间贯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时,SAD的“威力”便发挥得淋漓尽致。

针对复杂地层掘进难题,SAD搭载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可超前准确探测盾构设备掘进方向前100米范围内的地质结构与潜在风险,为掘进施工方案的动态优化,以及不良地质的提前规避与处置提供精准信息,极大提升了施工安全可靠性。

SAD的“威力”远不止于此。其通过搭载防超排智能预警设备,应用激光三维测量技术,防止渣土超排,提升地下隧道工程施工建造过程的整体安全性。同时,搭载壁后注浆实时检测和盾尾间隙自动测量两大设备,应用电磁波分层介质检测原理和相机零点标定法,极大提高了隧道拼装过程的质量管控能力和一次成型率。

不只在青岛,2000公里外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深圳,历来都是地铁施工的“大麻烦”。但在有SAD保驾护航的深圳地铁13号线二期(北延)工程,中建八局项目团队却可以创造出13台盾构机同时掘进施工的记录。正可谓八局铁军“如虎添翼”,蛟龙遁地如履平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建八局在轨道交通智能建造方面的探索也远不止于此。为建立穿透式盾构施工管控体系,中建八局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盾构掘进全工点可视化智能管控,并衍生集成盾构施工地质数据库,打造出八局版的盾构施工“智能大脑”。

 

▲中建八局旗下轨道交通专业公司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成立盾构技术研究院打造创新攻坚先遣队,组建国家级高水平盾构综合技术创新工作室,持续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强度,完善激励奖励机制,依靠顶层设计实现多点发力,创新研发迈出坚实步伐。

自2017年以来,中建八局仅在轨道交通领域,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5项,取得授权专利355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创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10项,主参编国家和地方标准8项、教材5本……新蓝海,新征程,中建八局挺进一流,靠的就是主动搏击。

五、国之大者,助力绿色发展新格局

“双碳”战略,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给予世界的承诺。胸怀“国之大者”,是中建八局作为国资央企忠诚于党、报效祖国的主动选择。

2023年2月23日,初春的青岛海风依然凛冽。随着智能拼装一体机将第71环中板精准拼装到位,中建八局承建的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黄海学院站主体结构拼装顺利封顶。

作为国内最大规模应用预制装配式车站技术的地铁线路,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无疑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具有探索“无人区”的重要意义,并承载着中建八局打造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与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示范企业的发展愿景。

 

▲中建八局创新研发全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智能建造一体机助力青岛地铁6号线建设

 

装配式地铁车站在国内尚属起步探索阶段,可全面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但敢闯敢干的八局人从来不畏惧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建设过程中,中建八局创新研发了全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智能建造一体机,实现起吊、旋转、运输、就位全过程智能化操作,助力车站土建施工工期缩短约30%,同时有效解决车站施工中的结构质量、交通限制、噪音扬尘以及运营维护等施工重难点问题。预计节省钢材约800吨、木材800立方米;施工废弃量减少50%,碳排放量减少约4158吨,减排20%,展现出极大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时间回到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污染防治工作转入“攻坚战”阶段。

此时,中建八局承建的北京地铁19号线工程刚刚起步。积水潭站,是19号线在二环内唯一一座明挖地铁车站,且位于地铁道路网核心位置,施工制约因素极大。但按照常规施工,明挖地铁车站产生的扬尘又在所难免。怎么办?

“蓝天保卫战”必须打赢,这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红线。因此,项目团队创新思路,从源头入手,在积水潭站建成全国首例“明挖车站+盾构”全封闭式施工罩棚。在“大棚”里修地铁,中建八局为首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开了“脑洞”,也用了真心。

 

▲中建八局承建北京地铁19号线积水潭站建成全国首例全封闭式施工罩棚

 

防尘隔离棚在实现物理阻隔施工扬尘的同时,还内置除尘、降尘、监测、冲洗四维立体除尘配套系统,隔音降噪效果突出。经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检测,扬尘削减率达91.8%。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北京市地铁明挖基坑全封闭防尘降噪绿色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成果,被北京市住建委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百项创新技术,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中建八局,积极践行“双碳”目标,正努力为助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六、敢闯敢试,解答城市发展新课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硬里子”,关系吃穿住行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建八局依托轨道交通专业优势,不断拓展盾构施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新场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时刻冲锋在前。

沈阳,东北全面振兴的“桥头堡”,承载着众望。

 

▲中建八局承建国内首条盾构地下管廊——沈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南运河段)工程

 

2015年,沈阳市入选“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城市名单”。其中,沈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南运河段)工程,成为首批十个试点城市中唯一贯穿老城区和国内首条使用盾构法施工的地下管廊工程,并被财政部列为全国PPP示范项目。

沈阳,肩负起探索老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的重任。中建八局也再一次入选探索“无人区”的“先遣队”。

沈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南运河段)工程全长12.6公里,分为6个盾构区间。中建八局承建其中4个盾构区间,总长8.7公里,占区间总长的69%。同时,因工程地处老城区,需穿越的风险源种类杂、数量多,国内又无可借鉴经验,施工难度极大。

最大的“拦路虎”是盾构机穿越预应力锚索区,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盾构机卡死,将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为此,中建八局的项目团队组织多轮专家论证和工程试验,大胆采用暗挖法施做隧道破除锚索,再回填暗挖隧道待盾构掘进通过的技术方案。

方案已定,剩下就是不分昼夜地坚守。建设过程中,仅锚索割除就耗时141天,盾构穿越暗挖回填隧道又耗时34天。最终,盾构机安全平稳穿越锚索区,“拦路虎”被成功制服。

其间,项目团队还顺利攻克了近距离下穿上跨难题,即盾构机需要在覆土最小间距5.8m、既有地铁线最小竖向净间距2.5m的狭窄空间内实现平稳穿越,并确保沉降数值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这就像“穿针引线”,只不过穿过“针鼻”的不是毫米级的丝线,而是直径6.2米的盾构机,难度可想而知。

项目团队在盾构施工中还创新采用新能源电池列车编组,开创东北地区盾构绿色施工先河;在国内首创“盾构综合管廊预埋槽道技术”;结合项目实际开创“盾构快速过节点井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入选“2018年度中国管廊建设十大管廊新技术”。

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中建八局人凭借“令行禁止 使命必到”的精气神,探索城市建设盾构应用新场景的脚步从未止步。

在绍兴,中建八局承建了浙江省直径最大盾构工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绍兴市亚运城市提升镜水路综合管廊工程。工程涉及土压平衡盾构、明挖矩形顶管等多种工艺,实现了城市综合管廊业务领域的新突破。工程建成后,还将成为浙江省首条GIL输电系统入廊的城市综合管廊,联动提升亚运配套棒垒球场地建设,为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提供八局“样本”。

 

中建八局承建南京新济洲越江供水工程积极拓展盾构施工新场景

 

在南京,中建八局承建了南京新济洲越江供水工程,利用长江新济洲现有水系作为水源,采用泥水气垫式盾构机在长江江底新建1945米长的跨江供水管廊,建成南京市江宁区的应急备用水源,以保障城区的用水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要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团队还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其中,仅“江底软硬不均段地层掘进”这一课题就可谓国内罕见。但在八局人面前,没有一座高山不能逾越。他们,长缨在手,誓缚苍龙,正向着面前的一座座高山发起冲锋。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艰难,更彰初心。中建八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创新发展,培育专业优势,着力提升轨道交通全链条价值创造能力,主动对接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抢抓“两新一重”新机遇,助力“交通强国”新发展,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大八局铁军力量。

 


上一篇:拓疆者无人装载机,远程清舱7小时850吨

下一篇:BIMBase打造国产数字化央企品牌